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

基于乡村景观设计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思考

发表时间: 2020-07-17 14:36:17

作者: 山东鲁程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浏览:

前言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脱贫计划,不断推进着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政策能够有效缩小乡村与城市的差距,将城乡进行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有效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更是解决“三农”问题以及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途径。但目前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较为单一的发展模式,使乡村景观千篇一律,乡村的原乡景观和地方丰富的历史文化正在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乡村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可持续性正在减弱。如何利用城乡规划、旅游规划、景观设计、农学等实施科学的指导技术,让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真正反映农村生活环境的景观特征,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是这种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思考:乡村景观是什么

乡村景观事实上其基调就是,将土地的自然条件、生产和生活融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景观”和“农民生活景观”的复合景观,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乡村景观所涉及的对象主要包括与农村人居活动有关的景观空间,包括乡村聚落景观、生产性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根据上述结论,我们认为乡村景观是以自然景观和农业生产为基础,以自然聚落生态景观、农业生产景观、乡土建筑景观和乡村文化生活景观为特征的田园景观。

乡村景观应该具有的特征

1.地域性

 乡村的景观是以传统且现实存在的自然景观为基础的,不同地域的自然景观是有所不同的,例如不同的地域适合不同的植被种植,不同的地域也有不同的地势特征。因为这些不同的环境特征,就造成了乡村景观存在的不同差异。与此同时,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内涵,以及不同的审美需求。乡村景观设计应该保留当地的特色,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景象。

2.传统自然性

乡村景观是传统的自然景观,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加之农民在当地生存的同时带着情感的改造,对某一个部分进行规划种植。所以乡村景观是一种无意识的。因此,乡村景观应该大部分保留原始风貌,不应该随意加以改造。

3.劳动生产性

乡村是农民生活的主要场所,乡村的风气、环境以及农民的需要都与农民的生活习惯以及个性发展密不可分。在乡村振兴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农民的生产生活的需要而制定相对完善的体系。基于农民自身的需求和意愿,因地制宜。同时,应该根据农民生活的劳动生产特点,以规划乡村振兴为基础,设计符合他们劳动生产需要的景观设计,不能脱离农民的生产实际。

乡村景观该有的样子

(一)具有传统特色的乡村景观

乡村振兴的要义是以农民为主体,在设计乡村景观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设计的乡村景观是否具有人文特色;是否具有当地文化的内涵;是否满足农民的传统文化需要。在设计的时候,不能将人文特点抛诸脑后而是胡乱地照搬模式,生搬硬套,失去了其原本的特点使其设计乏味。

(二)保持完整的农村生产的传统风貌

在打造乡村景观的同时,我们应该明白乡村是农民的家园,农民主要是以劳动生产种植为主。在我们不断推进城乡差距的同时,不断发展乡村,重视乡村景观的建设。但这个建设的前提首先应该是保持农村生产的传统风貌而不应该为了设计而设计,为了设计而破坏传统的劳作用地。我们应该在保证完整的农村生产传统风貌的同时再根据农民的需要去改造建设新的乡村景观。

(三)适度开发乡村旅游业

在不破坏乡土自然风貌、不破坏村民生产生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度开发乡村旅游业。规划设计出部分区域能对外游客观赏消费的地方,使其部分区域和当地的风土地貌相结合起来,并且带动乡村的地方经济,从而改变村民的收入结构。

总结

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都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景观设计是乡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打造乡村景观的同时我们应该保留特色的文化,因地制宜,合理地运用当地的环境自然资源。同时,应该注重维护生态系统从而进行设计研究,在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同时,我们应该注重品质的提高。

 

 

 

首页  |   旅游规划  |  乡村振兴  |  运营推广 |  文创设计  关于我们  

 

公司版权所有©2001-2017   经营许可证:2233668822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0531-55560728 0531-55560729
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